熊炜


      

  

熊炜


  男,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外交学院外交谈判模拟与数据实验室主任、区域与国别比较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外交部项目评审与绩效评价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德友协理事、中国欧洲学会理事。2006年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后任教于外交学院,曾担任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外交官、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外交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外交学系教学副主任、外交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主要从事外交学和外交谈判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编著有《外交谈判》(2020年获评北京市优秀本科重点教材)、《国际公共产品合作与外交谈判》、《统一以后的德国外交政策》、《争论中的欧洲与中欧关系》、《变革中的国际秩序与城市外交》等著作,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外交部和中联部等单位奖励。


  讲授课程:
  外交学概论(本科),国际谈判(本科、硕士),外交学经典文献选读(本科),外交学研究(硕士),外交学专题研究(博士),外交学与中欧关系(博士)


论文成果:

1.试析欧盟推动对华“去风险”(第二作者),《现代国际关系》2023年第9期。

2.德国首部《对华战略》与对华政策调整,《边界与海洋研究》2023年第5期。

3.从“超脱”到“碰撞”:德国对华政策50年,《欧洲研究》2022年第12期。

4.“Value-based Diplomacy: The Diplomatic Axis of the New German Government?”,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No.92, January/February 2022.

5.“价值观外交”:德国新政府的外交基轴?,《国际问题研究》2022年第1期。

6.“德国嵌入式崛起的路径与困境”,《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年第1期。

7.“德国对华政策转变与默克尔的‘外交遗产’”,《欧洲研究》2020年第6期。

8.“失重的‘压舱石’:经贸合作的‘赫希曼效应’——以德俄和中德关系为例”,《外交评论》2019年第6期。

9.“‘借权威’与妥协的领导:德法合作的欧盟领导权模式”,《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6期。

10.2016年版《德国国防白皮书》评析——“来自中间的领导”困境,《国际论坛》 2017年第3期。

11.“亲阿拉伯游说集团与美国外交决策”(第二作者),《国际研究参考》2015年第5期。

12.“奥巴马第二任期内德美关系评述”,郑春荣、伍惠萍(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所)主编,《德国蓝皮书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4年5月版。

13.“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认知差异”(第二作者),《公共外交季刊》2014年夏季号。

14.广州的“地方政府联合国”之旅——广州竞选UCLG联合主席案例分析(第一作者),《城市外交:中国实践与外国经验》,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15.“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外交竞争策略”(第二作者),《城市外交:中国实践与外国经验》,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16.“伦敦的城市外交竞争策略,(第二作者)”《城市外交:中国实践与外国经验》,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17.“外交官与中国能源外交”,《中国外交官与改革开放》,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版。

18.“城市外交:理论争辩与实践特点”,《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春季号。

19.“外交共同文化:概念、传统与变革”,《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第4期。

20.“德国维和政策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第二作者),《中国军事科学》2012年第4期。

21.“Conceptual Differences of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EU-China Relations ”(Co- authored with May-Britt U. Stumbaum), in Zhongqi Pan (Ed.),Conceptual Gaps in China-EU Relations: Global Governance, Human Rights and Strategic Partnerships,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22.“简析德国联盟党与自民党执政以来的德美关系发展”,李乐曾(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所)主编,《德国蓝皮书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2年5月版。

23.“欧洲政治一体化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第二作者),中国欧洲学会欧洲一体化史分会编:《欧洲一体化史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新框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2年5月版。

24.“‘找回外交’:理论、制度与实践”,《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3期。

25.“‘德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借鉴、创新与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7期。

26.“全球化与国家自主权——国家使命是否终结?”,《外交评论》2008年第3期。

27.“默克尔‘价值观外交’冲击中德关系”,王缉思主编:《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08年,总第1期),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8.“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吴建民、高飞主编《学术前沿与学科发展——外交学院2006年科学周论文集》,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29.“二战后联邦德国的国家安全政策偏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1期。

30.“双重运动:全球化并非不可逆转”,《外交评论》2007年第5期。

31.“欧洲民事强权:概念、决定性因素及其发展”,《欧洲研究》2007年第2期。

32.“‘欧洲左翼党’与欧盟政治社会体系的变化”,《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2期。

33.“德国社会民主党欧洲政策初探”,《德国研究》2006年第4期。

34.“论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的角色冲突”,《德国研究》2004年第4期。

35.“论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欧洲研究》2003年第4期。


著作:

1.《变革中的国际秩序与城市外交》(主编),北京:时事出版社,2019年版。

2.《变革中的世界与新时代公共外交能力建设》(副主编),北京:时事出版社,2019年版。

3.《争论中的欧洲与中欧关系》(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年版。

4.《外交谈判》(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5.《城市外交:中国实践与外国经验》(副主编),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6.《国际公共产品合作与外交谈判:利益、制度与进程》(独著),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5版。

7.《中国外交官与改革开放》(副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版。

8.《德国政府与政治》(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统一以后的德国外交政策(1990-2004)》(独著),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5版。


文章

1.“双重矛盾掣肘外交转型”,《人民日报》2014年4月28日。

2.“20年后回看德国统一的三个‘意外’”,《南风窗》2010年第21期。

3.“‘拉拉扯扯’的中欧关系”,《南风窗》2008年第20期。

4.“德国联盟党的亚洲战略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领导者》2008年4月,总第21期。

5.“中德关系:霜冻之后的小阳春?”,《南风窗》2008年第3期。

6.“立足国家利益,推动科技外交”,《科技日报》2007年11月25日。

7.“世界政治,由大众来主导?”,《环球时报》2005年7月15日。


译文

1.“美国基督教右派”(译文),《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2期。

2.“伊拉克战争与欧/德美关系”(译文),《北大讲座第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与撰写的著作:

1.李小林、李新玉主编:《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2.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知识读本》(香港),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版。

3.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知识读本》(澳门),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版。

4.赵进军主编:《和平、和谐、合作:中国外交十年历程》,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

5.陈昊苏、张胜军主编:《民间外交与大国崛起》,北京:凤凰传媒出版集团2011年版。

6.郑启荣等主编:《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1978-2008)》,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赵丕、李效东主编:《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7.郑启荣主编:《全球视野下的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8.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十二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办公地址:

外交学院

北京市展览路24号,100037

中华人民共和国

E-mail: xiongwei@cfau.edu.cn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