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讨会简报

 

    为了探讨新形势下外交学学科建设及国际局势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与实践,第十三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讨会于2015530日在北京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系承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外交部、中联部、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协同创新中心等在内的我国重要外交外事工作决策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共93人。

  本次研讨会的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常保国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李树忠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向出席会议的全体专家学者致欢迎辞。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教授在研讨会开幕式以“如何避免三大‘兴衰陷阱’——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几点思考”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秦亚青教授认为:“当前,我国正以新兴大国姿态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如何认识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关系,能不能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考验着我们的智慧。总结世界历史上大国兴衰的经验,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修昔底德陷阱’、‘保罗·肯尼迪陷阱’和‘奥尔森陷阱’。”秦亚青教授强调:“如何认识及避免这三个‘陷阱’要求我国的大国外交需要做好统筹协调,既包括统筹中国与大国的关系、也包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中国崛起的关键时刻,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而认真思考和总结世界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在开幕式后的全体会议上,前驻埃及、沙特阿拉伯大使、中东特使吴思科大使、前驻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等国大使高玉生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叶自成教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研究员、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教授、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唐永胜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孙承教授分别就“一带一路”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当前中国对外政策与中美俄大国关系、中国大国外交如何炼成、中美关系向何处去、“海陆和合论”与谋求可持续安全的地缘政治学、国际体系转型与大国博弈、安倍内阁对俄政策与日俄关系的内容进行了主题发言。

  在下午的议程中,全体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外交新理论与新领域”、“大国关系专题”、“亚洲安全与大国外交”、“新兴大国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四个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在每个小组的讨论中,发言的各位专家、学者都进行了精心准备,拿出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供学界同行讨论。

  研讨会闭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李群英教授主持,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政策研究室周余云主任致闭幕辞。周余云主任充分肯定了本届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在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应该包括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国外交理念、大国外交制度底色、大国外交的民族风格以及大国外交的气派。”外交学院院长助理高飞教授在闭幕辞中也对本次研讨会的成果表示肯定,但同时希望各位与会专家学者今后能够将外交学理论创新与外交学学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我国外交学研究工作更上一层楼。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唐晓教授及我院张历历、夏丽萍、杨闯教授、任远哲副教授、樊超、侯自强博士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就相关议题在各自讨论小组中进行了发言。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2015530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