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是新中国高校中第一个开展外交学教学与研究的学术单位,其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外交学院中国对外关系教研室。作为外交学院历史最悠久、学术底蕴深厚的系所之一,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始终秉承学院优良传统,以培养高素质外交外事人才、服务中国外交为使命,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的发展与中国外交学学科建设紧密相连。在1949年11月8日的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就提出“我们应当把外交学中国化”。作为新中国第一所专门性的培养外交人才的高等学府,外交学院中国对外关系教研室主持编写了新中国最早的外交学核心教材和讲义,为中国外交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外交学中国化的进程加速推进。1985年,外交学院在全国重新设立了第一个外交系(外交业务系,1994年更名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198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筹备建立外交学专业,并委托外交学院承担《外交学概论》的编写任务。1999年开始招收全国首批外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全国首批外交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2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外交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中国特色国际关系和外交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为满足国家战略亟需人才培养需要, 2007年起在外交学专业下首招国际组织方向本科生,2018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设置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的二所院校之一。2019年外交学专业获评国家一流专业称号。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汇聚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国际视野开阔的精英师资团队,现有在职教师27人,其中包括国家万人领军人才1名、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2名、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名(含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2名,多位教师具有在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的一线外交工作经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大使、外交部岳斌大使、国际核裁军组织国际合作司原司长李根信等资深外交官担任特聘教授。这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权威的专业指导和前沿的实务训练。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师资团队于2018年获评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秉持“宽口径、通专业、精外语、强科研、重实践”的培养理念,推行“小规模、高层次”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备全球视野的外交外事人才,多年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众多投身国际舞台、勇担外交使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是中国外交学研究的重镇,拥有广泛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在外交学理论、中国外交和全球治理等相关领域产出了丰硕成果。高飞教授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问题。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托平台,国家一级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秘书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外交学研究分会的秘书处均设在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2022年4月,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还成立了“外交谈判情景模拟与数据分析实验室”,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整合实验室、课程、师资、教材、模拟谈判活动等要素,系统构建外交实践育人体系,全力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步推进高水平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升级和自主课程体系开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外交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制定了总架构,为新时代中国外交学学科建设确立了行动指南。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将进一步学思践悟好习近平外交思想,积极推动中国外交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努力将中国式现代化经验转化为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提升中国外交能力和制度性话语权,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外交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