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学系举办“学术前沿”系列讲座暨外交学系政治学高端论坛
2022年5月9日晚,应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的邀请,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先生出席外交学院“学术前沿”系列讲座暨外交学系政治学高端论坛,作了题为“全球民粹主义的兴起”的主题演讲。讲座由外交学院院长徐坚教授主持,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王春英教授出席,外交学院500多名师生在线参加了本次讲座。 俞可平教授首先通过一组实例展现了全球化时代民粹主义多点开花的状况,并指出民粹主义席卷全球是21世纪的重要政治现象。而早在特朗普上台以前,包括俞教授在内的多位政治学者便已注意到民粹主义作为一股重要政治力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俞可平教授认为,全球化时代民粹主义的兴起是民粹主义的第三次高潮,呈现出反全球化、右翼排外、网络化和不确定性的特征。此外,民粹主义集社会思潮、政治运动和政治策略三重属性于一身,是一个复杂而模糊的概念。从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方面看,民粹主义具有积极作用;但绝对顺从大众情绪和意愿,抹杀精英的作用,通过普遍动员来对全体群众实施高度集中的控制也使民粹主义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而辨析民粹主义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异同则是认清民粹主义危害的关键。 俞可平教授进一步指出,虽然民粹主义与民主政治都强调主权在民和人民的统治,但前者把直接民主作为实现人民统治的手段,把民主政治理想化、极端化;后者则认为健康的民主政治需要代表制的维系。从实践结果来看,民粹主义最后往往走到民主政治的对立面,成为一种权威主义和独裁政治。这是因为民粹主义通过垄断对人民的代表,试图把最广泛的全体平民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政治过程,是十分危险且不可控的。而民粹主义政治实践的历史经验也充分证明,民粹主义政治最终必然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带来严重的危害。 俞可平教授认为,现存民主体制的缺陷以及社会的不公平是民粹主义兴起的基本政治原因,而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短期政治经济效益的诱惑、外部危机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也成为了民粹主义滋生的温床。为避免陷入民粹主义的困境,俞可平教授提出了八点倡议:完善民主制度,维持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平衡;维护基本的公平正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从制度上保持社会各阶层的流动,防止阶层固化;发展协商民主,加强社会沟通对话;坚守法治底线,保持权力制衡;努力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包容各种观点意见;改善网络治理,努力做到疏与堵的有机结合。 讲座结束后,徐坚院长对俞教授的演讲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与总结,认为俞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对西方民粹主义的概念、表现、成因及其治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俞可平教授则就美国政治极化、政体循环等问题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了深入地互动交流。整场讲座反响强烈,老师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讲座在一片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结束。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2022年5月10日 -
外交学系举办“大变局:中国与世界”讲座
2021年12月8日,为提高师生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的能力,增强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认知,外交学系在沙河校区2012报告厅举办“学术前沿”系列讲座 “大变局:中国与世界”。本次讲座由国际关系学院郭惠民教授主讲,郭惠民教授为国际关系学院原副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传播学、公共关系学和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实践活动。外交学系外交学教研室张建老师、政治学与公共管理教研室张禹老师等共9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郭教授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重塑世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使国际力量对比变得更加平衡、经济全球化推升全球治理加快变革、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令世人瞩目等角度深入浅出地对当前国际形势、全球治理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讲解。 郭教授以自身多年的国际公共关系研究和实践为例,提出在变革的时代,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剧,我们将面临更多的风险,要学会理解“中国之于世界”与“世界之于中国”的关系。郭教授接下来用详实的数据讲解了中国在人员方面对联合国的参与情况、未来全球化的趋向,并用实例说明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其原因。 讲座的最后,师生们与郭教授积极互动。郭教授细致耐心地回答了师生们关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外交人才的就业、体育外交等问题。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12月9日 -
外交学系举办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线上讲座
为让我系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我系于10月30日晚,邀请外交学系牛仲君副教授以线上形式,为我系学生及国关所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学生共100余人开展主题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年的回顾与展望”线上讲座。讲座由外交学系总支书记郭延凯老师主持。 牛仲君老师介绍了联合国概况以及联合国与中国的关系,并就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与挑战,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如何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如何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如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同学们进行了精彩讲解。 追昔抚今,鉴往知来,牛老师结合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参与联合国事务的进程,强调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最后,牛仲君老师亦指出了中国在联合国工作的人员数量与会费的不对等的现状,并表示期待中国职员数量的增长。对于会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牛老师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给出了详尽的解答,让同学们得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联合国的议事规则。 本次讲座紧跟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周年的时事热点,让同学们对其有了系统性的认知。此外,牛仲君老师补充讲述的亲身经历和视频资料都生动有趣,使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浓厚兴趣。这些认知和兴趣都将不断激励着大家在外交路上继续学习、探索下去,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11月1日 -
外交学系举办“学问是看出来的——谈政治学研究方法”讲座
2021年10月21日,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在沙河校区317教室和线上腾讯会议平台举办“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六十八讲“学问是看出来的——谈政治学研究方法”。本次讲座由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房宁研究员主讲,旨在提高师生学术研究能力和调研能力、增强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和应用。讲座由外交学系主任王春英教授主持,外交学系外交学教研室张建老师、政治学教研室张禹老师等线上线下共7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房宁老师现为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2006年加入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007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9月,为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讲解《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2013年4月,为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第5次集体学习讲解《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房宁老师从政治学研究方法与时代的演变、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辨析、政治科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等角度深入浅出地对政治学方法进行了分析讲解。 房老师以费孝通先生写作《江村经济》为例,提出在变革的时代,实践工作者有鲜活的知识,要向他们学习。房宁老师接下来详细讲解了现场观察法、比较研究法和典型调查法,并指出中国未来政治学的发展要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讲座的最后,线上线下的师生们与房宁老师积极互动。房老师细致耐心地回答了师生们关于跳出镜像思维、如何提高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应用能力、中国政治科学的发展等问题。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10月22日 -
外交学系与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基地联合举办“科技外交——理论与实践”讲座
2021年10月21日,外交学系与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基地在沙河校区115教室联合举办了“外交一线”系列讲座第三十讲“科技外交——理论与实践”。本次讲座由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主任罗晖研究员主讲,旨在提高师生对外交一线问题的了解、开拓对科技外交的认知、增强跨学科交流的能力。共8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罗晖研究员现任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协新技术开发中心主任,曾任中国驻美国科技外交官。罗晖研究员从科技外交的概念、改革开放40年的科技外交对外交流合作情况、当前科技外交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面向未来的科技外交战略等角度对科技外交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讲解。 罗晖研究员讲到了中国科技外交的进步,中国科技人才储量能力不断增强,中国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共建共享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发出中国声音,并指出民间科技交流是科技外交最鲜明的特色。 讲座的最后,师生们与罗晖研究员积极互动。罗晖研究员细致耐心地回答了师生们关于当前国际氢能、电能博弈、外太空领域的大国博弈、人工智能在外交领域的应用、中国未来科技外交的发展等问题。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10月22日 -
外交学系举办苏浩教授光荣退休座谈会
10月13日下午,展览路校区250会议室内温情满溢,外交学系为苏浩教授举办了光荣退休座谈会,座谈会由系主任王春英教授主持。 王春英教授对苏教授多年来为外交学系学术研究及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苏浩教授在我系多年,一直以敬业的学术精神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及学生,是见证了外交学系的发展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随后,会上播放了由学生精心制作的短视频,视频回顾了苏教授从教几十载的工作剪影,生动体现了苏教授一如既往的学术热忱。一路走来,苏教授潜心于教育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是学生的恩师与后辈的楷模。 在一片温馨中,苏浩教授抒发退休感言,他回忆起在外交学院的从教经历,对外交学系及全系教师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接下来,苏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与各位老师探讨分享了国际战略、地缘政治等方面的灼见,并与大家展开热烈交流。最后,苏教授用一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大家共勉,鼓励在座各位老师把握机遇,努力奋进,沉稳踏实走好教育教学的每一步,并祝愿外交学系未来发展越来越好,也表示将尽可能地发挥余热,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术分享结束后,我系各位老师纷纷表达对苏浩教授的诚挚祝福。荣退是职业工作生涯的结束,但更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老师们祝福苏教授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快乐享受退休生活。随后,学生代表向苏教授献上了鲜花,王春英教授代表我系为苏教授送上礼物与全系老师签名的祝福贺卡。 最后,参会的所有老师合影留念,座谈会在一片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本次座谈会的举办,不但为苏教授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且加强了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传承前辈学术思想,增强团体凝聚力,更好地促进外交学系发展。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10月19日 -
外交学系举办“外交外事视角畅游兵马俑”讲座
2021年10月14日,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在沙河校区215教室和线上腾讯会议平台举办 “文化纵横”系列讲座第五十二讲“外交外事视角畅游兵马俑”。本次讲座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董勇英主讲,旨在扩展师生视野、丰富外交外事实践知识、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线上线下共27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董勇英老师作为中宣部国际传播局海外传播专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学术期刊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 (A&HCI)副主编,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物馆教育访问学者,史密森尼史密森尼学习和数字访问中心研究员,主创了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项目,该项目获得了2021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十佳案例。董勇英老师从历史发展、外宾接待、文物展示在参观中讲解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董老师讲到了自兵马俑对外开放以来,就在中国外交外事工作中起到了重要角色,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过兵马俑,有的还参观过不止一次。接下来,董老师还讲到重要外宾的接待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不同的俑坑和铜车马。 讲座的最后,线上线下的师生们与董勇英老师积极互动。董老师细致耐心地回答了师生们关于兵马俑海外展出、兵马俑的考古发掘问题等问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田静作了致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社教部副主任农茜、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英双语特级讲解员马灵芝参与了讲解和互动。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10月15日 -
外交学系举办“21世纪以来治理理论:研究创新与实践应用”讲座
2021年6月2日晚18:00-20:00,21世纪以来治理理论研究创新与实践应用的讲座在行政楼2012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臧雷振教授担任主讲,外交学系主任王春英教授担任主持人,外交学系滕白莹老师也参与讲座,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社会治理模式的相关问题。 讲座伊始,臧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治理作为政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在当今的学术研究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内部结构性需求和外部国际援助及评价体系的要求愈加受到重视。随后老师从多维度向我们展示治理作为研究对象的内容、主体、客体、方法和对此的反思,老师提出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混合制研究方法、QCA(定性比较理论)等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为我们打开了进行理论研究的新思路。最后臧老师创新性地向我们介绍了对本热门话题的反思,结合中国的特殊社会模式对传统的研究模式提出了改进,引起了大家的频频点头认同。 讲座结束后,臧老师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提问和交流。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关于中国基层治理的党组织领导权、乡村治理结构转型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和拓展补充,最后还就王春英老师所提出的学术论文写作中案例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向同学们详细讲授了“概念-理论-模型-假设-推论”的实施方法,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由浅入深、角度新颖,使得同学们在21世纪政治学研究以及学术论文写作方面大有裨益,对未来的学习生活给予了珍贵的指导和帮助。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6月18日供稿:路桐洁 -
“大数据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学术讲座简报
应外交学系邀请,2021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长聘副教授、仲英青年学者,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副教授走进外交学院,为我院广大师生做了题为“计算社会科学新进展——兼论大数据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雷建锋副教授主持了讲座。 目前大数据蓬勃发展,将其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以大数据理解国际政治的变化、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是未来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讲座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孟天广副教授深入浅出地对“大数据+社会科学”这一数字时代的社会科学研究背景做了介绍,指出在数字时代下,社会数字化可以获取海量数据资源、数据科学化可以进行机器学习、新生社会现象推动新理论、新范式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快速、大尺度、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此外,讲座对计算社会科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如何利用计算技术帮助人们进行沟通和协作,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与发展趋势做了简要论述。 在第二部分,孟天广副教授对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即文艺复兴之前的试验范式阶段、文艺复兴后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理论范式阶段、二战时开始的用计算机模拟生产知识阶段进行了梳理,并对2010年开始的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做了介绍,指出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研究不再需要模型和假设,而是利用超级计算能力直接分析海量数据发现相关关系即可获取信息,而这将终结传统定性和定量方法的分野。 在第三部分,孟天广副教授介绍了计算社会科学范式转化的特征和学科特征,分析了现代大数据的优势。认为计算社会科学定义中国社会科学的未来,社会科学必然走向计算社会科学,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具备一定独特优势,能够在此研究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或者换道超车。此外,讲座也对于大数据研究面临的挑战比如数据要素的确权问题等做了说明。 在第四部分,孟天广副教授结合自己做的两个研究成果“National Identity of Locality: The State, Patriotism, and Nationalism in Cyber China ”和“中国人的日本观:现状与变迁”,详细地对大数据框架下的因果推论进行了解释说明。 讲座接近尾声,同学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收获并提出问题。孟天广副教授对同学们的问题,诸如“如何利用高考数据进行内卷化研究?”“大数据下属分支下人脸识别的应用安全问题”“大数据是否也在反向塑造个人偏好”作了详尽的回答。 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6月8日 -
“新时代的外事管理与人才培养”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1年6月1日,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举办的“新时代的外事管理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展览路校区主楼141会议室成功召开。来自外交部外事管理司、中国外交培训学院、中联部研究室、海关总署国际合作司、北京市外办、北京市西城区外办、中核集团产业开发与国际合作部、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部门的专家学者近三十人参加了研讨。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新时代外事管理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总结各部门、各地区、各领域外事管理实践经验,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王春英教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介绍了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的基本情况及一流学科建设的进展。并简要介绍了举办此次会议的初衷,在新时代,外事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需要用新理念、新角度思考外事工作,希望大家充分交流,互相借鉴彼此的经验,并发现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不断提升新时代的外事管理和人才培养水平。 研讨会共分为四个单元,上午的两个单元分别由外交学系唐晓教授和中国外交培训学院二部徐贝宁副主任主持,与会者的发言范围及主题大多涉及各自的实践领域:外事管理机制、海关外事管理及人才培养、外事项目管理、政党外交人才培养、领事人才培养、因公出国、外事干部素质等。下午的两个单元由外交学系副教授牛仲君老师和外交学系副教授雷建锋老师主持,与会者的发言范围及主题大多涉及彼此的教学科研及培训领域:外事管理教学、城市国际交往、外事管理人才素质、外交外事培训工作等。 闭幕式上,王春英教授总结时提出,研讨会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话题广泛、发言专业务实且富有特色,会议经验既有助于外事管理工作的实践创新,又有助于未来外事管理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本次学术研讨会为新时代的外事管理与人才培养的研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我院教师了解外事管理前沿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会议是一场难得的交流机会,希望外交学院多举办这样的研讨会。 感谢学院各部门对本次会议成功举办给予的大力支持!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6月7日 -
“仪态礼仪——第一印象的关键要素”讲座简报
2021年5月27日晚,外交学院“文化纵横”系列讲座第四十七讲 “仪态礼仪——第一印象的关键要素”在外交学院新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礼仪专家吕艳芝老师主讲,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周加李主持讲座。 吕艳芝老师拥有32年礼仪教育研究经历,制定并起草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颁奖规定动作及颁奖流程规范,参与多届国际赛事志愿者礼仪培训。讲座伊始,吕老师介绍了个人形象在第一印象中的重要性,之后讲解并示范了仪态礼仪中的微笑、欠身、站姿、坐姿、行姿、蹲姿、手势、递物等规范,冯楠、袁利红、赵秀芹三位老师参与了仪态礼仪课程的示范。吕艳芝老师讲解,冯楠、袁利红、赵秀芹三位老师示范 主讲人把讲与练相结合,讲座互动性强,课堂氛围较为轻松。同学们在吕老师的讲解与三位示范老师的带领下,分别演练了仪态礼仪的各种规范。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不仅认识到光环效应的重要性与很难逆转性,也学习了仪态礼仪的规范性表达,本次讲座由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公共外交教研室、科研处主办,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参与演练外交学系公共外交教研室2021年6月2日 -
外交学系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经验和启示”讲座
2021年5月26日,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在沙河校区A2012报告厅和线上腾讯会议平台同步举办“社会观察”系列讲座: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经验和启示。 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政治学博士后,人民出版社副编审柴晨清主讲,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柴晨清副编审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和世界史,并全程参与了第五批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和《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干部培训教材)》的组织编写工作,阅历丰富,颇有见地。讲座由外交学系主任王春英教授主持,线上线下共12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本场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话语的历史脉络;知史鉴今——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和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讲座中,柴博士首先从传统文化、国情基础、对外交往三个角度给大家讲解了学党史的重要意义,并且回顾了习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接下来柴博士谈到苏联共产党曾经走过的道路,反观苏联道路,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中国外交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障。 随后,柴博士讲到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配有五个先进共产员生动的案例进行分析,并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他带领同学们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脉络,说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内容,阐述了其中的深刻内涵。 柴博士最后强调要努力学习党史,打好基础,用党的历史经验启迪外交智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5月27日 -
“苏联解体三十年后看中国道路”学术讲座简报
2021年5月1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永全走进外交学院,为我院师生举做了题为“苏联解体三十年后看中国道路”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我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雷建锋副教授主持。 今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因此2021年极具意义。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联援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必要吸取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李永全研究员首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界对苏联解体内部原因的普遍认识,即戈尔巴乔夫问题和苏联体制问题。戈尔巴乔夫问题是指执政期间的戈尔巴乔夫立场摇摆不定,改革深度和广度不明确,改革方向和节奏失控。苏联体制问题是指苏联缺乏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造成社会成本增加、运行效率降低的局面,而且存在党内监督不力、不严和贪污腐败等问题。尽管苏联国家建设遭遇各种挫折,最终导致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但不能因此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可以借鉴的经验。例如,苏联在卫国战争时期展现出较强的战争动员能力,说明其制度具有汇聚优势资源办大事的特征,这是党集中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以借鉴的经验。李永全研究员其次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指出西方政治势力渗透和干扰的确对苏联国家建设造成破坏。接着强调同苏联互动对中国道路的选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建国初期,苏联以盟友身份给予中国政治支持,帮助中国建立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筑牢根基。然而苏联基于自身利益考量曾作出破坏中国主权、阻碍中国发展的举动。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政策,以把握和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发展利益为重,因此完善中国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李永全研究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满信心,相信中国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 讲座最后,李永全研究员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涉及俄美关系、西方舆论对苏联的影响和西方对俄罗斯的认知等问题。雷建锋副教授言简意赅地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中国要吸取导致苏联解体各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到与时俱进;中共作为执政党要重视理论创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5月19日 -
“国际礼宾专家谈礼宾”线上系列讲座第五讲简报
2021年5月19日下午,外交学院“文化纵横”系列讲座第三十四讲 ——“国际礼宾专家谈礼宾”线上系列讲座第五讲——“国际礼宾与本地习俗”(International Protocol vs. Local Custom)主题线上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日本资深礼宾专家寺西千代子女士主讲,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周加李老师主持讲座。主讲人寺西千代子女士 寺西千代子女士现任日本礼仪与礼宾协会(Japan Manners& Protocol Association)董事会成员。曾任职于日本外务省礼宾与联合国处,曾先后在日本驻英国大使馆、意大利大使馆、芬兰大使馆、美国大使馆、梵蒂冈大使馆以及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工作过的领事馆包括日本驻纽约总领事馆、加拿大的埃德蒙顿与卡尔加里领事馆。 本场讲座主要包括外交礼宾的基本准则、国际礼宾和当地礼仪实践的差异以及新冠疫情后的礼宾。在国际外交礼宾的基本准则中,寺西千代子女士谈及了位次的先后顺序、荣誉、谈吐、头衔、着装以及饮食方面的具体要求。以位次先后顺序为例,国际外交礼宾决定位次的方式有依据官方职务排序、依照社会身份排序、混合排序以及依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要求进行排序等等。 在有关国际礼宾和地方礼仪实践的差异问题上,寺西千代子女士主要论述了餐桌尊位的安排、着装颜色、数字、食物以及安全观念和各国的礼仪观念等。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寺西千代子女士介绍了新冠疫情以来的礼宾新变化。现如今,我们看到了从握手到碰肘的转变,此类转变在疫情后不在少数。基于此种情况,寺西千代子女士提出了当代外交礼宾如何存活、当代外交礼宾是否会被替代的问题并提出了解答。 在讲座的最后,寺西千代子女士与各位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嘉宾结合自身经历一一解答了观众们提出的问题,并对听众们在本场讲座中的参与表示感谢。本次讲座由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科研处主办,大约150名校内外听众参加了此次讲座,外交部礼宾司两位原司长鲁培新大使与罗林泉大使、外交学院原礼仪教师文泉先生、亚洲礼仪文化研究中心的王静云主任莅临了讲座并参与了问答。线上合影 本次讲座是“国际礼宾专家谈礼宾”线上系列讲座的第五讲,也是本次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至此,“国际礼宾专家谈礼宾”线上系列讲座圆满结束!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5月21日 -
外空安全与军控讲座简报
2021年4月28日,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办的“外空安全与军控”讲座在行政楼3012教室圆满举行。本次讲座由外交部军控司军政处处长宋丹卉主讲,王春英主任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王春英老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外交部军控司军政处宋丹卉处长,并做了精彩的引入,提出外空是现今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而外空安全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事关人类的安全。 在讲座中,宋处长从外空实力竞争与安全挑战、国际博弈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在外空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三大方面做了精彩的讲解。宋处长用简练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外空领域的国际竞争与中国的努力与面对的挑战,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讲座最后,宋处长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表示希望能与同学们进一步交流,也欢迎同学们未来加入外交部军控司。精彩的讲座让同学们对于略显神秘的军控工作有了更多了解,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也为同学们提供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5月17日 -
“国际关系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讲座简报
2021年4月27日,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主编、编审,中国国际关系期刊研究会会长谭秀英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国际关系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的讲座,旨在为同学们在论文写作要领方面提供指导。外交学系系主任王春英老师、外交学系讲师张建老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 讲座伊始,谭老师首先就如何确定论文选题为同学们进行了讲解。谭老师着重强调同学们要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避免让论文成为他人观点的汇集,提醒同学们创新思考,写明个人观点。谭老师还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为同学们提供选题思路,解答了很多同学不知如何选题的困惑。 接着,谭老师对论文撰写方法进行了介绍。谭老师提出,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论证“为什么”和“怎么做”,优秀的学术论文要同时具备“题材新”、“内容实”、“分析深”、“文字精”等特点。此外,谭老师详细阐释了论文写作需要具备的能力及提高科研能力的方法,为同学们提高论文写作水平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之后,谭秀英老师就论文结构为同学们做了详细介绍。谭老师以论文的不同部分为分类标准,分别从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导言、文献综述、正文、结论等内容的撰写上为同学们进行了讲解。在此部分中,谭老师还提供了编辑部及专家审稿改稿的标准,为同学们检验自己的论文提供了标准。 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分别就“负责任主权”,“本科生投稿问题”,“如何合理确定论文选题大小”等问题向老师进行提问,并获得了老师的耐心解答。最后,王春英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提示同学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同学们提出珍惜学习机会,掌握论文写作方法,提升学术水平的期望。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论文写作要求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论文写作的整体框架有了更好的掌握,有助于同学们树立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提高专业素养,找准论文选题方向,提升论文撰写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仉佳璐供稿 -
外交学系举办“国际关系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讲座
2021年4月27日,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在沙河校区A2012报告厅和线上腾讯会议平台举办“学术前沿”系列讲座:国际关系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本次讲座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期刊主编谭秀英编审主讲,旨在了解国际关系论文写作的前沿选题、进一步熟悉学术论文的写作并规范学生学术规范的使用、提高师生的科研能力。外交学系主任王春英教授和外交学教研室张建老师主持讲座。线上线下共13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谭秀英老师作为国内知名学术期刊的主编,对国际关系论文选题和写作有着长时间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谭秀英老师从确定选题、论文写作、审稿改稿三个角度给大家讲解了国际关系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谭老师提出选题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论文的主题,要做到有研究的目标取向、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有严谨的逻辑基础和适中的研究范围、有适用的研究方法和资料。接下来谭老师提出问题意识是学术论文的核心和灵魂,学术论文在写作时要做到题材新、内容实、分析深、文字精。 随后,谭秀英老师讲到了培养和树立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重视研究方法的训练;阅读经典著作、加强理论思维能力是提高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接下来,谭老师讲到了论文结构和关键词、标题、正文、结论等各部分在写作时要注意的问题并配有生动的案例进行分析,并讲述了审稿改稿的标准和原则。 讲座的最后,线上线下的师生们与谭秀英老师积极互动。谭老师细致耐心地回答了师生们关于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使用的问题。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4月28日 -
“国际礼宾专家谈礼宾”线上系列讲座第四讲简报
2021年4月21日下午,外交学院“文化纵横”系列讲座第三十三讲、“国际礼宾专家谈礼宾”线上系列讲座第四讲——“新时代的新礼宾”(New Protocol for New Time)主题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俄罗斯资深的外交礼宾专家吉拉娜·米哈伊洛娃(Gilana Mikhailova)主任主讲,外交学系主任王春英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主讲人米哈伊洛娃主任与主持人王春英主任 外交礼宾是一套经过几百年发展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际规范,已经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接受与践行。然而,科技迅猛发展,时代日新月异,这些会对外交礼宾产生哪些影响,礼宾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俄罗斯的礼宾专家吉拉娜·米哈伊洛娃(Gilana Mikhailova)主任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工作经历为我们分析了这一主题的内涵。 讲座伊始,王春英主任对米哈伊洛娃主任能在线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观众们介绍了主讲人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工作经历。王春英主任指出,外交礼宾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外交礼宾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因此,在新背景下探讨礼宾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此之后,米哈伊洛娃主任结合自身礼宾教学与实践经历,为观众们讲解了礼宾在外交实践中的主要内容,并总结了五大要点:首先,礼宾工作关注外交活动的目的和形式;其次,礼宾工作也包括对行为举止的细微捕捉;再次,礼宾工作涉及对文化间细微差别的应用;礼宾工作还包括着装规范的确定;最后,礼宾工作也涉及礼节和活动规章制度的制定。 主讲人米哈伊洛娃主任 接下来,米哈伊洛娃主任结合具体事例讲解了新时代下外交礼宾发展的特点及原则。如礼宾注重情感表达、礼宾简化是大的趋势、礼宾朝多样化趋势发展等。除此之外,吉拉娜女士还谈及了礼宾的几点重要发展趋势,其中包括:安全性;个性化;灵活性以及非正式化等内容。这些内容标志着在新时代下礼宾工作的内容大大丰富,礼宾工作的内涵也进一步得到深化。 在讲座的最后,吉拉娜女士与各位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本次讲座由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科研处主办,大约180名校内外听众参加了此次讲座,外交部礼宾司两位前司长鲁培新大使与罗林泉大使也莅临了讲座。“国际礼宾专家谈礼宾”线上系列讲座第四讲圆满结束。 线上合影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4月25日 -
岳斌大使来我院讲授“外交谈判”
外交谈判是外交官的核心业务能力,也是外交业务与艺术的综合体现。为提高师生对外交谈判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同学们投身祖国外交事业的热情,2021年4月14日中国前驻格鲁吉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岳斌同志应邀在我院沙河校区作了“外交谈判”主题讲座。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大使主持,我院师生200余人参加了讲座。 岳斌大使结合自身丰富的外交谈判经历,从外交谈判的概念、外交谈判的类别、外交谈判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等方面,介绍了外交谈判的内涵,分析了外交谈判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实例讲述了外交官在外交谈判中的职责使命。岳斌大使的讲座既具思想深度又具实践意义,用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一线外交官们的时代风采,对同学们把握外交谈判的内涵、提升对外交官职责使命的理解、筑牢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岳斌大使耐心做了解答。 讲座结束后,崔启明书记做了总结讲话。他要求同学们要听懂、学深、悟透、践行,把讲座所学与学习习近平外交思想结合起来、与日常课程学习结合起来、与外交谈判大赛等学生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对外交工作的认识,更好地理解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价值,努力使自己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外交外事人才。外交学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属院校,坚持高层次办学、立足特色发展是学院办学基本宗旨,目前学院已经开设了《外交谈判》、《外交案例》、《外交调研》、《外交礼仪》、《领事保护》等系列课程,形成了外交实务教学领域的鲜明特色。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4月20日 -
外交学系举办“新时代中国外交与外交干部培养”讲座
应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邀请,3月30日下午,外交部档案馆前副馆长、外交档案工作首席研究员徐京利参赞,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为师生们做了题为“新时代中国外交与外交干部培养”的讲座。讲座由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王春英教授主持。我校师生7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徐京利参赞的讲座分两部分。在第一部分是对当前国际政治局势、中美关系及热点国际问题的解读。徐京利参赞根据其国内外工作经历以及其对国际社会的观察,对当今国际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开辟中国外交新境界,中国外交官在这一伟大历史背景下的使命与担当进行了着重阐述。讲座第二部分,徐京利参赞根据自己驻外的切身经历对外交官应有的素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外交官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高超的应变能力、内部生存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及自我奉献的精神。 讲座进入问答环节后,徐京利参赞与同学们亲切互动,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整个讲座,主讲人寓理于事,语言生动幽默,案例生动鲜活,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师生们则了解了闻所未闻的生动外交案例,对中国外交与外交官的生活、工作、素质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整个讲座气氛热烈,效果良好。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2021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