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加李



周加李

女,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曾获得国际形象顾问协会国际形象专家(CIP)认证, 北京高校优秀公共课主讲教师。主要工作经历包括,20058月至20068月,任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20068月至20101月任外交学院交流学教研室助教、讲师。20101月至今,任外交学院公共外交教研室/研究中心讲师、副教授

教育背景

20139月-20166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获博士学位

20029月-20057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硕士学位

19999月-20007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进修)

19959月-19997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学院(进修)

19958月-19986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外交礼宾礼仪、个人形象塑造、人际沟通交流


研究成果

专著:

1.专著:《涉外礼宾礼仪》,世界知识出版社,2023年版。

2.专著;《涉外礼仪》,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

3.专著:《对外交流与个人形象塑造》,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

4.专著:《服装可以简单 配饰不能马虎》,中国科学出版社集团新世纪书局,2011年版。

主编:

1.主编:《外交礼宾礼仪国际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2410月。

2. Chief Editor, A Study of Diplomatic Protocol and Etiquett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pringer; 1st ed. 2022.

3.主编:《从理论到实践——外交礼宾礼仪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版。

4.第二主编:《新编公务员外事礼仪》,济南出版社,2017年版。

参编:

1. Su Hao, Zhou Jiali, Ding Li, chapter 6, Global 'civilization politics' with 'civilization value', Edited By Jonathan Ping , Anna Hayes , Brett McCormick, Chine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Routledge, May 5, 2025.

2.《涉外礼仪知识读本 中学版》,济南出版社,201912月版。

3.《中国外交知识读本》第二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2011月版。

论文

1.“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Chinese state banquets and the underlying cultural context”in journal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15th. Nov,2024

2.“Chinese Diplomatic Protocol with Confucian Characteristics”The paper has been included in James D. Sellmann R. James Ferguson Rosita Dellios Living Confucianisms: 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HarmonyRowman & LittlefieldNov. 2023.

3.《换一个视角理解外交礼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10日。

4.《大国外交 中华风范 中国外交服饰的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浅谈》,载于《中国民族》,2023年第1期。

5.《新中国外交服饰:从不断探索到彰显文化自信》,载于《艺术设计研究》,2022年第5期。

6.《礼宾工作与跨文化意识研究》,载于《公共外交季刊》,2021年第4期。

7.《国际政治中的外交礼宾特例研究》,转载于《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12期。

8.《国际政治中的外交礼宾特例研究》,载于《辽宁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9.《中华文化的全球升级: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载于《求索》,2020年第3期。

10.《六维”教学法在“涉外礼仪”课程中的探索》,载于《文教资料》,2020年第2期。

11.《揭开外交礼宾礼仪的面纱》,载于《世界知识》,2020年第5期。

12.《特朗普外交礼宾礼仪行为特殊性的人格分析》,载于《铜仁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13.《中国外交礼宾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外交》,2019年第7期。

14.《中国外交礼宾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载于《外交评论》,2019年第2期。

15.《作为权力博弈的工具——论礼宾礼仪的一种隐性功能》,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期。

16.《以服饰传播中华文化——聚焦公众人物的思考》,载于《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3期。

17.《如何培养懂礼的外交外事人才?》,载于《外交评论》,2018年增刊,第2期。

18.《作为权力博弈的工具——论礼宾礼仪的一种隐性功能》,载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19.《外交礼宾礼仪中的斗争与交锋》, 载于《接待与交际》,2018年4月,2018年总第56期。

20.《一个刚正不阿的直言者》,收录于《难忘吴大使 追忆吴建民》,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1.《礼宾礼仪的概念探讨与争鸣》,载于《社科纵横》,2017年第4期。

22.《欧美公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误读——以中国崛起为背景》,载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23.《第一夫人外交价值与彭丽媛的公共外交特色》,载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24.《通过服饰传播中华文化——以彭丽媛外访服饰为例》,载于《对外传播》,2015年11期。(第一作者)

25.《彭丽媛的第一夫人公共外交》,载于《公关世界》,2014年11月。

26.《“仰视”与“俯视”——论西方历史上对中国形象的两种代表性误读》,载于 《国际援助》,2015年第5期。

27.《第一夫人公共外交》,收录于《公共外交蓝皮书 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4月版。

28.《历史螺旋循环论”与未来的文明政治》,收录于《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第三极文化论丛(2014)》,2014年2月1日。(第二作者)

29.《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话沟通——论公共外交中的沟通技巧》,收录于《世界新格局与中国国际传播》,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12月版。

30.《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四大矛盾分析》,载于《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10月。

31.《政治领导者如何塑造才能形象?》,载于《大江周刊》,2011年12期。

32.《论非语言符号在交流中的重要性》,载于《外交评论》,2011年增刊,第4期。

33.《公共外交中的沟通技巧:让西方人听得懂我们的话》,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14日(179期)第16版。

34.《女大学生求职——除了整容还可以做什么?》,载于《出国与就业》,2010年12月。

35.《政治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探析》,载于《科技信息》,2009年11月14日,第32期。

36.《人治与法治是否可以结合?——以新加坡模式为例》,载于《外交学院2008年科学周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11月。

37.《穿什么参加好友婚礼不会失礼?》,载于《瑞丽服饰美容》,2008年10月。

38.《外交学院‘公众演说’课程授课模式探索》,收录于《现代教育 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39.《希拉里与季莫申科公共形象比较研究》,载于《时代人物》,2008年第2期。

40.《东亚合作中的民主问题探讨》,载于《东北亚研究》,2007年第3期。

41.《从问题中探询进步的方向——爱知世博会中国馆的不足》,载于《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增刊,总第92期。

42.《新加坡文化选择到底是连贯性还是断裂性——与董淮平商榷》,载于《学术前沿与学科发展 外交学院2005年科学周论文集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9月。

43.《质疑‘高尔夫美女’质疑》,载于《高尔夫度假》,2006年9-10月刊。

44.《提高人与人交流的质量 当高尔夫交流成学问》,载于《华人高尔夫周刊》,2006年03月28日。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06-03-28/09512127975.shtml

45.《李光耀的文化认同与新加坡现代化的文化选择》,载于《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第2期。

46.《爱知世博会——日本作为举办方的成功之处》,载于《中外会展》,2006年第6期。

47.《日本爱知世博会环保管窥》,载于《中国会展》,2006年第5期。

48.《民主在东南亚的前提条件和发展趋势》,载于《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6期。

49.《对‘东亚模式’是否形成质疑的质疑》,载于《东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专栏文章20061月至5月《华人高尔夫周刊》,每周一篇专栏文章。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展览路24号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公共外交教研室,100037

E-maillijiazhou@cfau.edu.cn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