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归来——国际气候谈判新进展
时间:2009-12-30
2009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陈迎副研究员在国际交流中心1103会议室为外院师生作了题为“哥本哈根归来——国际气候谈判新进展”的学术讲座。外交学系副教授梁晓君主持了本次活动。

在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陈研究员首先回顾了此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取得的成果,即会议最终签订的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协议——《哥本哈根协议》的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其次,深入分析了中国在此次大会会前?会中和会后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接下来,她向大家介绍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途径:1?减缓;2?适应,现有全球气候问题上“双轨并行”的运行机制,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外相关的多边和双边机制。针对此次国际气候谈判,她详细剖析了国际气候问题上“两大阵营”?“三股势力”?“多个主体”?“多层博弈”的基本政治格局,生动描述了此次会议上各种力量之间的激烈交锋。除此之外,她还对当前一些国家提出的寻找新的谈判平台?改革现有国际环境制度的主张进行了分析,指出改变现有谈判平台或框架并不现实。最后,她对后哥本哈根阶段的国际气候谈判进行了展望,提出哥本哈根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墨西哥城将成为下一个关注焦点,现有的《哥本哈根协议》需要争取最广泛的国际支持,从政治协议向环境法律协议转化。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陈迎副研究员针对中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非政府组织在气候谈判中的作用等问题耐心认真地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陈研究员的讲座内容丰富详尽,现实感强,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讲座方式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在座师生普遍感到意犹未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