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系学生组织开展第二期文化沙龙活动

 

书香依旧  书店何往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组织开展第二期文化沙龙活动

   

    6月18日下午两点,初夏的阳光照耀在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咖啡厅,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第二期文化沙龙活动在这里举办。本期活动主题“探寻实体书店文化”,活动由大二年级李泽健同学主持。

  活动一开始,李泽健同学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设计构想。他说,实体书店是爱书人的精神家园,他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书香回忆,但同时实体书店也面临着无法逃避的残酷命运,即不少实体书店接连倒闭。实体书店应该如何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生存下去?人们该如何对待实体书店——这个人类的精神家园呢? 2014年4月,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因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而受到文化界的关注,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李克强总理亦复信三联书店:不打烊书店应成为城市精神地标。这一美好的愿望能实现吗?大家纷纷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与讨论。

 

 

  大三年级同学李星就“实体书店是文化与商业的碰撞”做主题发言,谈了他个人的看法。他认为“书店”虽然是“店”,但不仅仅如此,因为书店的对象是书——这一人类精神文化产品。所以书店有利于鼓励人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进而形成“全民阅读”的好风气。而对待书店的这两种功能时,李星认为,经济效益是基础,社会效益是深层次的目标。三联书店作为京城享有盛名的书店,它“不打烊”之举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数据上看,三联“不打烊”书店营业50天后,平均每晚零售额为2.5万元,近期回落至每晚1万至2万元,白天日均零售实为4.6万元,加起来比去年同期销售额增长了60%。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吸引了许多人在三联书店连夜看书。但是,数据不能代表一切,也不证明“全民阅读”的时代已经到来。国人在阅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星提出思考,许多去三联书店读书的人,原本就喜欢读书还是因为这个书店而喜欢去读书?是否有人有着“读书环境”强迫症?

  张瑜、石昱昊两位同学就实体书店与城市精神地标的关系做了发言。张瑜提出“独立书店”应该具有其独立性的精神。她说,我们所处的年代,空闲的时间可以说越来越少,所以书店应该提供这样一种氛围,它应当是“有趣分子”遇到“有趣分子”的地方。石昱昊从书店管理人员对总理所提的精神地标的感慨讲起,认为这样的提法是价值观的变化,从文化层面上升到了哲学的、精神的层面。她认为,文化精神的发展仅凭一个书店是“苍白”的,但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国人的阅读量有所增加且希望阅读更多的书,那么 “精神地标”的概念就是有益的,而且要延续下去,产生效应并发散到更大空间。

  大二年级的钟钦、刘炜珊两位同学谈了对24小时书店运营模式的看法,两位同学分别作为对此事件认识的反方和正方发表意见。刘炜珊作为正方,结合自己前几天晚上在三联24小时书店的经历谈了感受。三联自不打烊以来运营情况良好,而且就实地观察来看,夜间人流量还是比较可观的,同时晚间的阅读人数还是占大多数的,这表明真正爱读书的人为数不少。她特别提到,店内环境与阅读质量都相当优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读者。钟钦作为反方,提出上海的先例,即原有的三家书店已经只剩一家,价值规律的作用很明显,书店已不能完全依赖有限的政府支持而存在下去。同时,部分消费者光看不买的行为无疑是对实体书店的一个打击。她同时对24小时书店表达了担忧,恐怕这种一时的热情不能持久,而且夜间消费人群有限,不能给书店带来很好的收益,尤其在网络电商的强大竞争力下,24小时书店的出路堪忧。

 

  

 

  大一年级的叶爽同学谈了他对实体书店生存现状的认识。他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方面入手,定位在“文化品格”四个字上。他说,我们中的部分人除了要成为外交人、经济人,还同时是个文化人,我们对书店的认识将体现在现代文化的文化品格上。他认为,实体书店在生活里的淡化,绝对不是一个单一的、独立的个体事件。书店作为一种购书方式和阅读方式的结合体,它的衰落(与此同时网上书店的兴盛)其实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的结果:即点状思维代替了面状思维。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瞄准目标出击,而不是肯花时间去书店一本一本地筛选自己真正喜欢的书籍,他担忧那种基于书评、基于推荐的阅读方式是有问题的,违背了通识教育的范式。叶爽称,他一直不看好网络对文化的改造,认为这种新型文化载体的颠覆性在于它对我们性格的侵蚀,它使得我们这些年轻人静不下来。安静是快节奏社会文化品质中最宝贵的东西。实体书店的归路在“实体书店”这四个字之外。书店是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是要发生一些化学反应的。书店的魂在书,但不仅仅是书,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互动,它总是要以人为核心的;书店的魂,更在于人对书的阅读,而实体书店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和载体。我们对待文化载体应该有我们的用心之处,书店做书店应该做的事情,不要整日只想着如何从周边赚钱,而是应该创造我们所追求的互动感、体温感;经济问题应该先由官方注入驱动力,像李克强总理回复三联书店就是一个很好的讯号。随后,等到它具有了文化上的吸引力,就好办了。

  最后,在座的同学就上述的发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三年级吴仲彬同学提出,其实24小时书店由于各方面原因,事实上阅读体验并非那么令人享受,所以“不打烊”书店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意义在于引起人们对阅读的关注,其符号化的作用更强。大三年级何娟同学提出,现在一些比较受追捧的实体书店出现了沦为“旅游景点”的情况,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注意。大三年级何燕杨同学提出我们大力发展实体书店的重心应该更多地放在一些中、小城市,而非大都市,因为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实体书店”更具有可及性,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在讨论中时间已逾两个小时,智慧的火光不断闪现,大家讨论的气氛依旧热烈。

  通过本期的文化沙龙活动,无论是诸位主讲人还是参与讨论的同学都收获很多。大家开始审视身边的文化载体,开始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做出观照,这样的意义远超出沙龙形式带给我们的快乐。

 

  

 

  ( 撰稿:叶爽摄影:张瑜)

 

 

上一篇 下一篇